衛教百科

減重抽脂術簡介

回文章列表

減重抽脂術簡介

2018-01-04

抽脂的角色
抽脂的角色並不只限於體重的改變,有些醫學文獻告訴我們術後代謝相關指數的改善,而有些文獻告訴我們對代謝方面指數沒有顯著差別,尚需更多醫學研究,總結而言,由抽血的數據資料,可以歸結抽脂對肥胖病人應該是無害,且可能有代謝症候群方面的幫助,以國際文獻看來,目前大部分都是針對健康的肥胖病人做設計,對於已經有高三酸甘油脂症/糖尿病前期/糖尿病病人較少著墨。
在安全的前提之下,以快速移除脂肪(也就是移除大量的熱量)的方式,可能可以達到代謝相關指數的改善,另外客制化附帶的好處可能如下:上腹脂肪的移除附帶有胃食道逆流的改善、腹部脂肪的移除附帶有膝關節負擔減輕疼痛改善、對於外型改善而增加的自信、對於外型改善之後、對飲食控制決心的增強等。這些都是醫師臨床上經常可以觀察到的好處。

甚麼是局部麻醉抽脂?
局部麻醉抽脂法也就是使用腫脹技術(tumescent technique),所謂腫脹技術並不是只把油脂腫脹液(tumescent fluid)打到治療的部位,而是一種特殊的技術,最早是蘇俄的軍警來做戰場止血之用,1987年美國皮膚科醫師Klein氏把這項技術運用在抽脂上可以達到止血與止痛效果,所以抽脂不再需要靜脈施打止痛或是麻醉藥物。

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統計1994到1998年中,美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使用全身麻醉為病人進行抽脂,死亡風險是1/5224,甚至高於當時美國車禍意外的死亡機率。

抽脂的方式有非常多種,簡單區分為兩類,需要全身/靜脈麻醉或是僅需要局部麻醉,局部麻醉抽脂的安全性遠高於傳統的需要全身/靜脈麻醉的抽脂,兩者死亡率相差100倍以上、出血量也由原來手術抽取量的30%降至小於1%。

腫脹技術讓抽脂能完全在局部麻醉下操作,安全、效果好、恢復快、無需住院,安全性高。

結論
總結來說,減重的重點還是在於生活模式,從飲食以及運動層面做改變,開業醫都是朝這方向努力規勸病人,所有其他內外科的方式,都是輔助性的利器。

對於代謝症候疾病的盛行,醫界應該更積極處理肥胖的問題;抽脂的輔助性角色並非體重數字的減少,而是在外觀改善之餘,可能有代謝方面的好處,國際經驗告訴我們,某些條件之下,三酸甘油脂、胰島素抗性、發炎指數等可以藉由抽脂改善,可見抽脂對代謝方面的治療效益是有潛力的,需要更多的醫學研究証實。

出處:台灣醫界2017, Vol. 60, No. 12 P14~P18
文章:減重抽脂手術簡介